上個月我赴美參加兒子畢業典禮,他今年從密西根大學電機系畢業,當天學校車水馬龍,上萬人次參與盛會,場面盛大隆重。典禮中,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獲頒榮譽博士學位,並給學弟妹溫情鼓舞,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今年畢業生致辭代表居然是來自中國湖南的留學生,在密西根校史中百年難得一見。他不但台風穩健,而且言談幽默風趣,立即感染全場氣氛,其演說和肢體語言表達像極了美國總統歐巴馬,令在場師生與家長驚豔,也為中國大陸做了一次成功的國家行銷。

這位英文系畢業的留學生,開口第一句話便是告訴大家,自己出身中國湖南,4年前說的是「broken English」,完全不瞭解美國這個文化大熔爐,但如今他能以「歐巴馬式」的英文風靡全場,而且已經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,未來會在芝加哥中學當英文老師。他以自己的例子來印證歐巴馬的激勵名言:「Yes, we can!」期盼所有密西根大學畢業生皆能秉持歐巴馬精神,改造美國的未來。

典禮結束後,我私下進行小規模「調查」,分別訪談幾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留學生,瞭解他們的職涯規劃,我問他們一個相同的問題:「畢業後要留在美國還是回台灣(大陸)工作?」結果很有趣。大陸留學生毫不猶豫告訴我:「當然要回去!」他們滔滔不絕和我分享未來的夢想,希望回中國後能在跨國外商公司謀職。

但台灣留學生的答案卻截然相反,表示「我們目前不想回台灣,希望留在美國工作或繼續讀研究所。」我進一步追問原因,他們說:「因為不知道回台灣可以做什麼?好像沒有什麼誘因可以說服我們非回去不可。」我從他們的反應及思維邏輯中深思了一個問題:「台灣必須創造什麼誘因及動機,吸引這些優秀的孩子回來?」

 

隨著經濟起飛,中國政府不遺餘力提升人才資本素質,有計畫地將優異人才送往美國培育,特別是理工背景的學生,麻省理工學院、史丹佛及密西根大學是他們3大首選學府。我這趟赴美,無論在飯店、學校還是其他地方,處處可見大陸人身影、聽見中文口音,中國人才的「滲透力」愈來愈強,如同20年前台灣的出國留學熱潮,當年那批海外歸國的人才,奠定了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石。而今,在政府大力推動產業升級的此刻,留學生卻缺乏回台的意願,實在可惜。政府和企業都應深思,想留住台灣優秀青年的心,我們到底缺了什麼?又應該加強做什麼?

(更多精彩文章請見翁靜玉職涯顧問部落格http://blog.career.com.tw/ch-airman/

 

轉載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marticle/url/d/a/090606/34/1ksm9.html?type=ol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dhome05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